在家也能煮出濃郁日式風味的牛肉飯,重拾記憶中的那一口溫暖

每個在香港長大的孩子,對吉野家牛肉飯或多或少都有些情感。不論是放學後與同學結伴衝進分店搶着點牛丼套餐,還是加班過後一個人靜靜坐在靠窗的位置吃着那碗熱騰騰的牛肉飯,這碗簡單的飯菜都曾在我們最需要被撫慰的時候,靜靜地陪伴着。不用花大錢,也不需要太複雜的材料,其實在家也可以輕鬆做出這份熟悉的味道。只要掌握秘製牛汁和火候的小技巧,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家餐桌上的日式主廚。


說起牛肉飯的歷史,它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普及於日本的家庭餐桌。十九世紀的明治維新時期,日本掀起一場西化浪潮,當時歐美人習慣吃牛肉的文化逐漸進入日本。然而,牛肉的價格高昂,並非一般平民百姓所能負擔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才出現了以牛骨肉碎和劣質牛肉熬煮成滷汁,再與米飯結合的「牛肉澆飯」。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牛丼。它的出現不但填飽了肚子,更成為庶民美食的代表。後來吉野家於1899年在東京開設第一家分店,一傳百,牛肉飯迅速成為日本的國民料理之一。

走進現代生活,牛肉飯早已不只是街頭的平價快餐,而是一種家的味道、一種療癒的日常。在這個忙碌又講求效率的時代,能在短時間內煮出一碗美味又營養的餐點,對於不少上班族和家庭主婦來說都是福音。而吉野家式的牛肉飯正正滿足了這個需求,簡單的材料,配合濃郁又帶甜味的日式牛肉汁,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

在家重現吉野家的味道,首先要準備好合適的食材。選用油花分佈均勻的肥牛是關鍵,這種肉片在港式火鍋店或日式超市很容易找到。洋蔥則建議選用日本品種,甜度較高,煮出來的牛汁更香濃。醬汁部分則以日式醬油和味醂為主,若能加入鰹魚湯或鰹魚濃縮醬油,風味更上一層樓。這些調味品在大型超市如AEON、CitySuper或日式雜貨店均可找到,價錢亦相當親民。

煮飯是整個過程中最基礎卻不可忽視的一步。日本米黏度高、口感佳,煮出來的白飯搭配牛肉汁,才能真正鎖住那種濕潤又飽滿的質感。筆者曾經因為偷懶改用一般長米來煮,結果牛汁流得整碗飯像是湯飯,口感大打折扣。因此,若要重現吉野家風味,日本米絕對是不可妥協的部分。

在燒製牛汁時,洋蔥的處理格外重要。很多人會覺得洋蔥只是配角,但事實上,它是整碗牛肉飯的靈魂之一。將洋蔥炒香後慢慢煮至軟化,讓味道釋放出來,再逐步加入醬油、味醂、水和糖,這個過程需要一點耐心。筆者曾經趕時間,火開得太大,結果洋蔥沒入味,整碗牛汁少了那層天然甜香,就像有靈魂缺席了一樣。

處理肥牛則要講究技巧。很多人一見到牛肉就急着煮,卻忽略了水溫的重要。若水溫過高,牛肉會迅速變硬,口感乾柴,完全無法還原那種在嘴中化開的柔嫩感。理想的水溫大約是80度,正所謂「蝦眼水」,也就是水中有細小氣泡翻滾但不劇烈沸騰的狀態。這種溫度可以輕柔地去除牛肉浮沫,又不會損害口感。

筆者第一次在家做牛肉飯,是在疫情期間不能外出用餐的日子。那時候,心情難免低落,想起以前每次心情煩悶就會去吉野家吃牛肉飯,心頭一暖,便決定親自下廚。買齊材料後,按著網上的做法,一步步慢煮那鍋牛汁。當牛肉入鍋的那一刻,整個廚房飄出濃濃的甜香,彷彿把我瞬間拉回到以前那些平凡卻充滿溫度的時光。牛肉與洋蔥的香味在鍋中交融,湯汁慢慢收緊,飯煮好了,牛肉也準備得剛剛好,一切都像是為這一天而安排好的一樣。


當熱呼呼的牛肉鋪在白飯上,再淋上那濃郁的牛汁,灑些蔥花,搭配一顆溫泉蛋和少許七味粉,這一碗簡單卻極致的料理,不僅填飽了肚子,更安撫了一整天的疲憊。家人也紛紛稱讚這道「居家版吉野家」,小朋友更是吃得乾乾淨淨,一口接一口,連平時挑食的妹妹都笑着說要再來一碗。那種被肯定的幸福感,真的比在餐廳吃還要來得滿足 😊

生活在繁忙都市裡,快餐文化無可避免地滲透在每個角落。然而,自己動手煮一餐,不單是一種節省開支的方法,更是一種重新與食物建立連結的儀式感。就如同這碗牛肉飯,它的材料不貴,做法不難,但只要用心,便能煮出媲美名店的滋味。而這份用心,就是家的味道。若你今天也感到疲累,不妨花點時間煮這一碗牛肉飯,讓熟悉的香氣重新溫暖你的心 💛
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