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的溫柔擁抱,是家的味道

 每當鍋裡傳出番茄酸甜煮滾的香氣,我就彷彿又回到了越南南部那座被綠意包圍的小村莊。外頭午後陽光灑落,屋後的菜園裡番茄紅透了枝頭,而我和母親蹲在泥土邊,小心地摘下那顆顆飽滿欲滴的果實。這些番茄不是為了沙拉,也不是為了果汁,而是準備拿來做一鍋我從小最愛的「越式釀番茄」。


這道名為「cà chua nhồi thịt」的家常料理,實在是越南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餚。鬆軟的絞豬肉裹進剖半去籽的番茄中,加入魚露、糖與香料熬製成濃郁的番茄醬汁,每一口都是酸、甜、鮮、香四種味道的完美交織,配上一碗白米飯,整個人的心就被填滿了。

這道菜的起源帶著些許法國殖民時期的影子,和法國南部的番茄法西(tomates farcies)有著微妙的聯繫。但和歐式版本相比,越南版本更為簡單俐落,也更加貼近日常。沒有牛奶泡過的麵包屑,也沒有烤箱裡緩慢焗烤的過程,一口鑄鐵鍋、一點食用油,就能做出香氣四溢的家常美味。

我的母親總說,釀番茄是一道「懂得留白」的料理。意思是它可以隨心所欲地加入你手邊現有的食材。她常常把剩下的木耳切細拌入絞肉,或是加點粉絲增添滑順口感,有時甚至會偷偷加入些剁碎的蝦仁,讓人吃起來驚喜不已。她總愛在料理裡玩一些小巧思,就像把生活過得有趣一點似的。

這樣的釀番茄,和越南餐桌文化一樣,從來不是單打獨鬥的主角。它總是和其他菜一起並肩作戰,有時是一道微鹹的炒蔬菜,有時是一鍋青木瓜排骨湯,加上一大碗熱騰騰的米飯,搭配著吃才是最對味的方式。

我還記得大學時離家住外宿,某次回家探望,母親沒說什麼,只是默默地準備了我最愛的這道釀番茄。那天她一邊煮一邊唸我是不是又變瘦了,番茄醬汁還故意煮得比平常濃一點,她說這樣拌飯吃起來才過癮。那一刻我才明白,越式釀番茄不只是家常菜,它更像是一種愛的語言,無聲地讓人感到被牽掛、被照顧。

這道菜的調味其實很簡單,也正因如此,更考驗火候與比例的拿捏。魚露是靈魂,一定要選香氣濃郁、不死鹹的;糖要剛好提味,不可過量;番茄醬若用新鮮番茄炒製最為香甜,若用罐裝也可以,但記得選擇不含過多添加物的純番茄泥,這些小細節都會直接影響整道菜的層次感與口感。

煎煮這些釀好的番茄時,我總愛留一點鍋底焦糖色的肉汁,等番茄表面微微金黃後,加點水燜煮,香氣會被完全鎖進果肉裡。等醬汁收得微濃,筷子輕輕一夾,番茄果肉與豬肉餡完美融合,湯汁自然地滲進每一道纖維中,那是無可取代的滋味。

料理這件事,在越南文化中往往代表著一種家庭連結,也是一種情感的儲存器。和長輩在廚房聊天時,常會聽到他們如何調整釀料的比例,或者用不同的做法改善食材成本與保存方式。有人加入冬粉是為了讓肉餡延展得更多些,能讓孩子吃得飽;也有人乾脆換成豆腐釀,讓牙口不好的長輩也能安心享用。

隨著生活環境的變遷,許多家庭早已不再種菜,也不再自己做番茄醬。連「手釀番茄」這四個字,在現代生活裡也顯得有些遙遠。但對我來說,每當我再次用勺子輕輕舀起醬汁淋在白飯上,看著番茄與肉餡完美交融的樣子,那就是家的記憶,也是我心中最真實的「幸福感」。

或許這道菜不會出現在高級餐廳的菜單上,也不會成為社交媒體上最耀眼的網紅料理,但它那份踏實、平凡卻深刻的味道,早已烙印在一代又一代越南人的味覺裡。


現在,每當我做這道菜給孩子吃,看著他們沾著醬汁大口扒飯的模樣,我都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,那個蹲在媽媽身邊摘番茄、等著一鍋熱呼呼釀番茄出爐的小女孩,而那個味道,也從未改變過。🍅🍚✨

留言